川旅新闻网讯(通讯员 龙熠)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巡察整改工作,精准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确保课堂教学“人人过关”,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6月至7月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第一期“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系列专题活动。工作坊通过“示范引领、实战练兵、专家赋能、技术研讨”四轮驱动,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培养体系,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整体跃升。
示范引领,树标立杆展风采。6月10日,工作坊以“教学示范观摩活动”拉开序幕。学院骨干教师周月、赵叶霖分别依托《红色四川》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进行示范教学。周月以“永恒的怀念”为主题,深情讲述邓小平同志的伟大人格;赵叶霖聚焦“AI技术应用是否改变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这一前沿问题进行深刻理论剖析。活动面向近三年新进教师、教学督导及教研室主任,通过现场观摩与专业点评,直观展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精心的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手段的融合运用,为新教师树立了高质量思政课的标杆。

实战练兵,璞玉初琢启新程。6月17日,第二场“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为新人搭建了实战平台。5名青年教师围绕《红色四川》《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内容,以“飞夺泸定桥”“三大改造之农业改造”等为题,进行3分钟说课与12分钟课堂教学展示。他们或讲述感人革命故事,或进行严谨逻辑分析,充分展现了将厚重历史与深刻理论“讲深、讲透、讲活”的探索。学院督导的精准点评与指导,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和清晰的改进方向。

专家赋能,拨云见日明方向。6月24日,为破解思政课“入脑入心”难题,学院特邀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如教授作“如何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专题讲座。赵如从概念解析、关系梳理到提升路径,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理论研究、创新教学方式等关键举措。讲座直指教学痛点难点,引发了全体教师的深度共鸣与思考,为提升课堂实效性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方法论支撑。

技术研讨,融合创新探未来。7月1日,工作坊收官之作为“思政课翻转课堂经验交流会”。刘国华教授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实践作“我校思政课MOOC混合式教学的成效、问题与改进建议”主题发言,系统梳理了改革成效,重点剖析了教师、学生、机制层面的困境,并提出激发学生自主性、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强化交流实践、完善考评机制等优化建议。与会教师围绕“AI技术应用”“如何翻转课堂”等热点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抓好教学各环节、加强师生互动是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的关键。副院长郭改玲在总结中强调翻转课堂是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抓手,学院将持续鼓励探索与研究,孵化优质教改成果。

至此,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期“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工作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广泛,涵盖示范、练兵、赋能、研讨四大模块,有效实现了教师教学能力的精准滴灌与协同提升。学院将以此次工作坊的成功举办为契机,持续深入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