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旅新闻网讯(通讯员 付琼瑶)7月31日下午,“勇者归来——跨洋对话:探险精神与文旅未来”主题沙龙在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活动聚焦学校山地旅游研究院院长刘勇教授完成人类首次无援助无动力划船横渡印度洋的壮举,通过深度分享与跨界对话,共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学校党委书记张学龙,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雄、王冲、李进军,中国探险协会监事冯春,封面新闻副总编辑梁波,20多家媒体机构及200余名师生代表共同见证这一文旅教育融合的重要时刻。沙龙由封面新闻记者欧阳晨雨主持。

张学龙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及媒体朋友们的到来致以热烈欢迎,并高度赞誉刘勇划船横渡印度洋的壮举。张学龙指出,刘勇的探险精神与学校发展血脉相连。从1976年建校至今,学校已成长为文旅教育高地与饮食文化研究高峰。学校将依托“学科建设、财力提升”两大牵引工程,在人才铸造立校、产教融合强校、国际合作扬校、品牌涵养荣校、数字赋能智校五条航道上同时发力,向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应用型大学目标迈进。他强调,创新与协作是破浪文旅蓝海的核心,学校愿与社会各界携手,共绘四川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勇者说:8150公里的生命壮歌
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终会抵达》先导片。刘勇教授以“走向深蓝:人类首次无动力划船横渡印度洋”为题,深情回顾其从山地探险到海洋穿越的传奇历程。他重点分享了2025年5月17日至7月22日,与三位欧洲探险家组成的国际团队,从澳大利亚西海岸出发,历经65天惊涛骇浪,最终抵达非洲大陆的8150公里探险历程的生动故事和心理历程。作为亚洲首位完成该路线的探险家,刘勇继2023年横渡大西洋(5239公里)后再创纪录,用血肉之躯诠释“人与自然对话”的哲学,其展现的坚韧毅力与对自然的深切敬畏令现场动容。刘勇的分享饱含激情与哲思,生动再现了茫茫大洋中的生死考验、团队协作的珍贵情谊以及挑战极限的生命感悟,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圆桌论坛:探险精神与文旅破圈
沙龙高潮环节“圆桌派:探险精神与文旅破圈”中,刘勇与王冲、冯春、梁波展开深度对话。四位嘉宾聚焦探险与文旅融合发展,围绕“探险的国际价值与传播”“探险精神赋能文旅产业”“探险实践与教学科研融合”“高校文旅融合创新实践”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嘉宾一致认为:刘勇的探险实践为文旅产业突破同质化困境提供了独特启示,其展现的勇气、智慧与生态理念,正是打造差异化文旅体验的核心要素。这场跨界思想碰撞,为行业创新发展开辟了新视野。

旗帜永生:远航之旗铭刻校史
活动中,还举行了校旗捐赠仪式。一面随刘勇征战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校旗,刘勇将其捐赠给学校校史馆永久收藏。校旗承载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校训精神,在刘勇身上得到最生动的诠释——以勇毅探索突破极限,用知行合一成就真知。这面浸染海风与汗水的旗帜,将成为激励川旅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图腾。

此次沙龙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刘勇探险成就的赞扬,更是学校以知行合一理念深化育人内涵、引领文旅创新的宣言,必将激发全校师生奋力书写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