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学院党支部以“融通中外、赋能发展”为导向,在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等领域深耕,形成特色发展路径。
多维筑基:成功实践路径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学习—实践—服务”三位一体党建体系。通过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支委会、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推动“两个确立”入脑入心,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产教融合培育复合型人才。依托“汉语+中华饮食文化”特色专业,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近三年引进 985 高校博士3名(另有3名办理入职手续中)、特聘教授2名,双师型教师占比 65%。人才培养注重“赛学结合”,获国家奖学1人、省级学科竞赛奖项10项,组织留学生申报国际双创项目3项。科研创新服务学科发展。成立全球化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组建博士团队,围绕“旅游 +烹饪”特色申报项目。近三年立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科研到账经费 18万元,出版专著1部,实现科研与教学双向反哺。文化传播推动国际赋能。创新“课程+实践+传播”模式,开设饮食文化博物馆研学等沉浸式课程,依托“汉语桥”等品牌,引导留学生通过自媒体分享中国文化。开发文化短视频及交流 APP,构建一体化传播体系。国际拓展提升办学能级。与美国孟菲斯大学等共建学术平台,在7国授牌“中华川菜学院”,设立成都第二世宗学堂。招收12国30余名留学生,通过“一带一路”驻华使节交流等活动扩大国际影响力。
谋新致远:未来谋划
强化党建引领。以学习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建立“党建+国际化”品牌项目,不断提升学校全球吸引力、引领力、贡献力和辐射力。深化内涵建设。聚焦“新文科”,优化“汉语国际教+饮食文化”课程体系,拓展“中文+职业技能”模式。提升科研能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组建跨学科团队,攻关“饮食文化国际传播”等课题,争取国家级项目突破,推动横向成果转化。拓展国际网络。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化留学生服务体系,扩大留学生规模数量、生源国覆盖数量;推动“中华川菜学院”境外办学,助力“川菜出海”。创新社会服务。深化与社区、企业协同育人,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等项目升级为省级示范品牌;依托多语种优势,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国际交流服务。
国际教育学院党支部将以“融通世界、传播文化”为使命,深化改革创新,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国际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