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旅新闻网讯(通讯员 产教融合处 摄影 产教融合处)星霜荏苒,伟业日新。2025年7月8日,万象城平台产教融合处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迎来成立一周年的重要时刻。作为学校深化大部制改革的“先行军”,一年来,产教融合处(校友服务办公室、创新创业学院)各条战线听从指挥、敢打胜仗,全体同仁昼夜兼程、挺膺担当,遵循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锚定学校“1425”发展战略体系,以“产教融合强校”为光荣使命,勇挑“财力提升”牵引工程,在产教融合、校友工作、定点帮扶、创新创业等多条战线攻坚克难,用实干与担当生动书写川旅人砥砺奋进的发展壮歌。
回望来时路,产教融合处荣誉与责任并存。一年来,部门当选四川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单位,荣获学校2024年度“攻坚克难奖”,“对标竞进争创一流”工作简报获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推介,部门干部荣登学校优秀干部榜单。每一份成绩,都镌刻着团队“夙兴夜寐、昼夜兼程”的奋斗足迹,更映照着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赤诚之心。
产教融合:攻坚创新,构筑发展新版图
一年来,产教融合处携手校内多部门,与二级学院协同发力,与各项目牵头单位并肩同行,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工作配合、力量融合,走访考察、研判分析、流程服务、把关指导,构建起“一校区一特色”的发展新格局。
筑平台,聚合力。推动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与四川师大浩文教育合作,共建“烹饪团餐产教融合实习实训研发总部基地”,加速产学研成果转化;推动成立烹饪职业教育学院,全力将青羊校区建成烹饪职业教育的黄埔军校,着力建设世界烹饪职业教育高地;依托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创建万象城平台创新创业楼“旅缘”实习实训基地,让龙泉驿校区(西南角)成为酒店管理人才摇篮,着力打造休闲美食文化示范街区;发扬人工智能学院专业优势,推进休闲美食文化园游客服务中心提升项目;推动运动与休闲学院重启闲置游泳池。至此,学校各个校区集聚优势、彰显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注入澎湃动能。
签协议,拓版图。积极联动政企校研多方,与四川省文旅厅、成都文旅、四川省旅投集团、中国饭店协会、眉山市岷东新区等签订系列战略协议,不断拓宽合作版图。推行产教融合大楼“一事一议”入驻机制,吸引15家单位入驻,总产值逾3000万元,实现资源聚合与效益提升。
建机制,促长效。印发《万象城平台产教融合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规范合作全流程,推动从“项目驱动”向“制度驱动”转型;构建“校级统筹、部门协同、学院主战”三级联动体系,通过“半月谈”机制主动研判问题,精准施策,让产教融合有章可循、行稳致远。
科教融汇:协同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以产教融合为纽带,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普传播双线发力。据不完全统计,学校一年来完成13项科技成果转化,代表性成果到账400万元。“一种风味醪糟饮料及其生产工艺”获卢森堡发明专利授权,“川味火锅底料工程化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应用”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川旅智慧”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让川旅师生更多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成果被看到,部门创立“产教融合处”微信公众号,开通“川旅科教融创汇”视频号,用生动影像讲述科教故事,传递产教融合一线动态,相关报道广受领导师生与社会好评,让川旅产教融合的奋进之姿传得更广、更远。
创新创业:多元赋能,培育人才新生态
创新创业育人体系相关教学成果荣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入选省级冲奖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立项为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多名教师在省级赛事中实现突破,为育人质量“筑基赋能”。
学生双创活力全面迸发。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1项,省级101项,校级224项;结题项目共产生论文69篇、专利7项、创业项目孵化9项、注册公司8家,竞赛获奖154项,其中国家级41项、省级84项、校级29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三创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
平台建设与国际交流持续深化。依托省市众创空间完成6次绩效评估,2024年智慧就创业平台落地项目25项、注册公司12家,服务团队1349人次;成功举办“一带一路”企业与高校网络创业国际培训班,为6国学员搭建交流桥梁,深入白玉县为16个乡镇22名学员开展电商培训,让双创火种照亮乡村振兴路。
校友服务:携手同心,汇聚发展新合力
历经密集调研与上百次磋商,部门成功突破审批壁垒,获省民政厅《社会组织名称预登记通知书》及省教育厅业务主管单位批复,校友会注册取得决定性进展,筹备选举大会即将召开。创新打造“校友人物志”“寻访校友”“强旅论坛”等品牌活动,提升校友荣誉感和归属感,让校友故事成为育人鲜活教材,让立德树人落地见效;落实首问责任制,设计专属校友证书,支持京津冀等区域校友组织建设;建成近6万校友数据库,编制“1976”目录校友服务手册(1总会+9服务+7联络+6纽带),为校友提供全方位指引,严谨制定捐赠项目方案,推动校友资源转化为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
定点帮扶:精准施策,彰显担当新作为
部门大力推动机制创新,让帮扶工作“提质增效”。完善联席会议、校地对接等机制,推动全省定点帮扶绩效考核从第二档次跃升至第一档次,为帮扶工作“定标导航”。
多维发力助振兴。开展干部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研发文创产品,发放生产资料,助力普马村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基地,让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同频共振。智力帮扶白玉县50余名干部提升学历,获“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授牌,有力促进帮扶地区团结发展。
宣传矩阵扩大影响。牵头制作多期视频、多期推文,分别获《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四川党的建设、白玉文旅视线等超20家主流媒体报道,有力提升“川旅帮扶”工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彰显学校服务地方的责任担当。
终身教育:服务创收,释放服务新势能
聚焦“财力提升”工程,部门深耕非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与自学考试,构建“服务-创收-发展”良性循环。
非学历教育整合二级学院优势,开设餐饮、文旅等特色培训班40余期,培训超5600人,口碑与效益双提升;职业技能认定完成10个工种续备案、新增9个工种申报,组织考试28场服务近4500人,参考人数创历史新高。
自学考试领域屡创佳绩,建成6个助学平台、131个校外助学中心,在籍学员破万;两次国考服务3590名考生实现“零失误”,评阅16万余份试卷“零差错”,获评省教育考试院40周年“成绩突出单位”;2025年上半年新生注册3138人,同比增长41.06%,注册收入732万元,同比增长76.8%,总收入突破1113万元,核心竞争力持续领跑。
一周年来,波澜壮阔,奋楫者先……
一周年来,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一周年来,征衣未解,战鼓催征……
产教融合处全体同仁,一次次的挺膺担当、克难攻坚;一轮轮的小组作战、加班冲锋……
当我们并肩而立,向着远方,合作的声音日益洪亮,发展的步伐愈加坚定,全校上下正以“同题共答”的默契并肩前行。每一项关键突破的取得,每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都离不开学校党委高瞻远瞩的坚强领导与殷切关怀,承载着全校上下发展奋进的宏远志向与磅礴力量。
我们是川旅人,共执奋进之笔,不驰于空谈,不骛于虚声,在具体问题前躬身入局,在实践阵地上同题共答,以实干为墨、以担当为砚,共同擘画将川旅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应用型大学宏伟蓝图!
面向未来,产教融合处必将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奋力书写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学校跨越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