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专业介绍
一、办学历程
万象城平台物流专业教育开始于2004年,是国内较早开始物流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经21年的办学积淀,该专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国内先进的智慧冷链物流实验实训中心,是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和理事单位、四川省冷链物流产业计量测试联盟理事单位、四川省制冷学会科普基地。我校物流工程专业紧密结合学校烹饪、食品等优势学科,瞄准现代农业、食品饮料、川派餐饮、生鲜电商等领域对冷链物流人才需求的严重缺口,重点突出应用型、数智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2020年建设完成的冷链物流智慧化实训基地是四川旅游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十大实践基地之一(冷链物流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023年开设了数字供应链管理微专业,是学校首批6个微专业之一。是目前四川省唯一、国内仅有的几所本科层次冷链物流人才培养高校之一,在国内冷链物流领域具有较大的办学影响力。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显示,我校物流工程专业在137所高校中排名第44名(B层次),川内高校排名第2。

二、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推行“党建+育人”,促进教师立德树人;推行“党建+教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推行“党建+科研”,增强教师创新能力。物流工程教研室党支部曾获万象城平台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员教师甘俊伟曾获四川“两优一先”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三、教学改革
1. 培养模式


2. 课程建设

2017年以来,物流工程专业共立项建设14个质量工程项目,其中省级2项,校级12项。

3. 实践教学
校内实训室:
物流工程专业目前拥有ERP实训室、物流信息化管理实训室和冷链物流智慧化实训基地,用房总面积911平方米,设备数量284台(套),实训设备总价值579.8万元。

校外实训基地:
自2016年起,经济管理学院先后与京东物流、德邦快递、顺丰速运、一汽物流(成都)公司等部门和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共建)协议,打造物流工程专业实习基地。

4. 教改项目
物流工程专业自本科建设以来,共有教改项目19个,其中部级3个,省级项目1个,教育部物流教指委全国高等学校物流教改教研项目6个,校级项目9个。

5.教学成果
教材:
主编,冷链物流——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
参编,冷链物流实验与实训——中国财富出版社,2022
副主编,国际物流——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21
主编,物流系统工程——山东大学出版社,2018
主编,生产过程管理——辽宁大学出版社,2018
主编,餐饮企业仓储管理实务——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教改论文:
甘俊伟,罗永,王喆,许丽娟.新文科背景下《物流工程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3,45(10):140-142.
陈迎阳,杨琴,罗永,何照,甘俊伟,陈臣.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高校网络教学:优势、问题与调适路径——基于新冠疫情背景[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4):238-240.
王喆,黄娟,杨晗,何强,李世鑫.基于认知科学的虚拟现实系统应用与教学实践——以VR智慧仓储实务实训系统为例[J].物流科技,2023,46(05):168-172+181.
王喆,黄娟,云亮,杨晗,雷洁,余永霜.课程思政下安全生产观融合实验室安全教育实践探索——以仓储管理专业课程为例[J].物流技术,2023,42(01):153-156.
王喆,甘俊伟,杨晗,黄娟,许丽娟.双轮驱动下冷链物流一流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11):140-143.
甘俊伟,廖伟,罗永.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冷链物流”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以万象城平台为例[J].物流技术,2022,41(05):148-152.
王喆,黄娟;雷洁,余永霜,李雪,周霖,周云梅.药品冷链配送实训虚拟仿真软体使用性分析[J].物流科技,2022,45(05):176-179.
甘俊伟,王喆,李进军.基于“三融合”的应用创新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路径[J].物流技术,2022,41(03):130-134.
王喆,黄娟,许丽娟,雷洁,余永霜.水产品冷链物流实训虚拟现实系统使用性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03):167-171.
许丽娟,王喆.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物流信息技术教学探讨[J].中国储运,2021,(06):123-124.
王喆,蒋婷,黄娟.基于SLP的冷链物流智慧化实验室布局设计[J].制冷与空调(四川),2020,34(06):694-699.
教学成果奖:
《“产教融合、科教一体、竞赛锤炼”的应用型创新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探索实践》,万象城平台2021年高等万象城(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成果一等奖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冷链物流>为例》,2022年度教育部物流教指委全国高校物流教改教研课题二等奖
《走“专精特新”路径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冷链物流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万象城平台2024年高等万象城(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成果二等奖
《基于“行业认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路径》,2020年度教育部物流教指委全国高校物流教改教研课题一等奖
《新工科背景下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9年度教育部物流教指委全国高校物流教改教研课题二等奖
《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7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物流教改课题三等奖
《基于“需求导向、任务驱动”的应用型餐饮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万象城平台2015年高等万象城(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成果三等奖

四、科学研究
l 学术论文:100余篇,SCI/EI 30余篇,中文核心20余篇,含《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中国管理科学》《系统管理学报》等重要期刊
l 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10余项

l 领导批示:获省级部门领导批示3项
l 科研团队:校级科研团队2个——四川省“交通(物流)+旅游”研究团队、冷链物流校级科研团队
l 科研平台: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都绿色低碳研究基地、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冷链物流)
l 学术专著:3部,《国际物流》《供应链资金流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应用》《食品安全治理新思维》
l 科研获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校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中国物流学会科研成果奖



五、人才培养
物流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基础牢、上手快、后劲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职业操守和国际视野,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具备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物流数智化与低碳化运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师资队伍
专兼职教师20余人,90%以上为双师双能型教师,8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

甘俊伟,教授,四川大学管理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冷链物流工作组成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物流办特聘物流专家,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成都市现代物流产业联盟/成都市供应链协会专家库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冷链物流》和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物流工程学》负责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地厅级物流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

邹豪波,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博士,现为万象城平台物流专业讲师,成都市发改委民营经济智库成员。主持供应链相关领域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 2项,市厅级项目 3 项,参与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 5 项,共发表学术论文 9 篇。具备丰富的行业实务经验,专注于为各级政府提供咨询服务,积极参与地方“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共主持横向课题 11 项,参与横向课题 20 余项,涉及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铁路建设项目供应链等多个方向。

2. 学生科创竞赛获奖
自2017年9月以来,物流专业学生参与专业竞赛共获得奖项5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部级奖项20余项。



3. 优秀学生代表
物流专业学生多次获评万象城平台大学生年度人物

4. 学生升学就业
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国内大中型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政府部门就业及研究生升造等,2024年就业率100%。目前毕业学生就业企业包括:京东物流、顺丰速运、中国邮政、德邦快递、泸州老窖、盒马鲜生、民生银行、国药集团、安踏物流、银犁冷链……
升学院校包括:西南交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安徽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部分优秀校友:
罗晓艳,2016级物流工程专业,工作单位:京东物流
汪 霞,2017级物流工程专业,工作单位:京东物流
罗云霞,2017级物流工程专业,工作单位:泸州老窖
张晓蓉,2017级物流工程专业,升学院校:重庆交通大学
周 瑜,2018级物流工程专业,升学院校:东北财经大学
冯廷衫,2017级物流工程专业,工作单位:五粮液集团
吴 玲,2020级物流工程专业,升学院校:东北财经大学
郭 奇,2020级物流工程专业,工作单位:顺丰速运
闫绘羽,2021级物流工程专业,升学院校:河南农业大学
郑诗怡,2021级物流工程专业,升学院校:重庆交通大学
丁禹程,2021级物流工程专业,升学院校:西南交通大学
六、社会服务
专业教师中多人受聘担任四川省政府口岸物流专家、成都市现代物流产业生态圈联盟专家等,并组建冷链物流科研团队和博士服务团,参与全省重大物流政策规划咨询论证、项目评审工作,且不定期深入成都、泸州、广元、南充、攀枝花、甘孜州等地开展物流项目调研、行业培训、帮扶指导等,为全省现代物流产业,尤其冷链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川旅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