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院党委以"四个坚持"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学院创新实施"党建+"工作模式,通过“支部工作法”凝练特色、“党员先锋岗”示范引领,不断强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新路径。于2021年入选"四川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单位。学院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始终锚定“四有好老师”标准,把师德师风要求转化为育人行动,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播等方面成果丰硕。
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培养模式。学院构建"1主·2翼·N辅"全员多维导师制体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多名教师荣获“师德标兵”“我心中的好老师”和“立德树人先进个人”光荣称号。教师曾斩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冠军等国家级奖项。学生累计获国际级、国家级奖项167项。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商务英语专业进入软科排名B级。
坚持特色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学院依托多语种学科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理解旅游价值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学院聚焦饮食文化外译方向,主笔制订饮食翻译地方标准2部,主译饮食类著作6部,立项相关省部级项目6项,持续推进中华饮食文化国际传播。学院连续16年打造"缤纷大世界·国际文化节"校园文化品牌。师生在服务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世界泳联2025年女子水球世界杯总决赛等国际赛事中,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同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等3项志愿服务活动立项教育部项目并获教育部表彰。在“一带一路”企业与高校网络创业国际培训班志愿服务工作中,外院学子展现了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家国情怀。五年来,学院参与社会服务3000余人次,覆盖10万余人。
坚持开放办学,提升国际影响。学院与3所海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近五年输送71名学生赴海外交流实习就业。并积极发挥饮食文化外译研究中心和西南戏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的平台优势,推进中国非遗文化出海,江玉博士参与的四川观察系列纪录片《川韵东渡》备受海内外关注。推荐选派骨干教师冯霞、李良沛、胡慧、王晓璐在中国驻塞内加尔共和国大使馆、中国驻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大使馆、日本山梨县从事国际文化交流等工作,持续传播好中国声音。
下一步,学院将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围绕“1425”发展战略体系,不断深化"党建+"模式,推进党建与业务“一融双高”。持续提升“外语+旅游”“外语+外贸”等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战略。建强饮食文化外译特色方向,助力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出海;拓展国际合作网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水平,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学院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共同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力量,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